中国安徽网欢迎您!

中国安徽网
中国安徽网 > 资讯 >文学院“渡江先锋队”暑期实践以科技思维重温南下壮举

文学院“渡江先锋队”暑期实践以科技思维重温南下壮举

2025-08-21 16:44:01
来源:互联网
阅读:-

...

2025年7月11日一场融合历史足迹与数字科技的红色之旅在豫皖苏大地展开。安徽财经大学文学院“渡江先锋队”师生一行,在学院党委书记王龙建、团委书记范璇带领下,于7月11日至13日跨越三省,重访渡江战役关键旧址,深度体验数字化展陈如何让75年前的磅礴历史焕发新生机。


图1 实践团队在河南商丘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参观学习


图2 实践团队参观江苏徐州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实践首站团队成员来到了河南商丘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智能语音导览与动态数据墙,将543万支前民工的恢弘贡献清晰量化,冰冷的数字瞬间有了温度与力量。随后团队来到了江苏徐州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360度环形影像墙循环播放珍贵纪录片,军民同心、千帆竞渡的震撼场景如临眼前,历史不再是静态的图片。在安徽合肥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和渡江战役纪念馆中,队员们指尖轻触电子屏,细览《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珍贵手稿;更在4D影院的环境特效(风浪、硝烟)与动态电子沙盘推演中,亲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战略部署与战场风云,深刻理解战役的艰巨与智慧。最后团队成员先后去了江苏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和安徽蚌埠孙家圩子旧址,在这段旅程终点,南京渡江战役胜利纪念馆中80米巨幅环幕投影构筑的“千帆竞渡”图景,以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方式,为这场跨越时空的追寻画上震撼句点。在安徽蚌埠孙家圩子旧址小小二维码贴在文物旁,扫码即闻老船工亲述“拆门板当船桨”的支前故事,平凡个体的奉献精神通过声音直抵心灵


图3 江苏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全息投影场景

从商丘的数据可视化到合肥的4D战场模拟,从蚌埠的“二维码口述史”到南京的环幕史诗,“渡江先锋队”队员们深切感受到,数字化技术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架起了一座通往历史的“感知桥梁”。它让“小竹竿撑起大江山”的人民伟力变得可触、可感、可共鸣。

“这些技术还原的不是冰冷的战争机器,而是人民的力量、党的初心。”王龙建书记在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现场强调,“渡江战役的胜利密码,就藏在人民舍生忘死的支援里。数字技术放大了这份感动,更警示我们永葆‘人民至上’的赤子之心。”


图4 实践团队参观安徽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

重温习近平总书记“渡江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重要论述,队员们对“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渡江精神内核有了更深体悟。亲身经历AR互动、全息投影、沉浸式影院等数字化呈现方式,更让青年学子们看到了传承红色基因的新路径。


图5 实践团队参观安徽蚌埠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

“历史书上的文字,在数字化展馆里‘活’了起来。”队员胡同学感慨,“我们不仅是历史的聆听者,更要成为用新技术讲好红色故事、传递‘人民至上’理念的践行者。”文学院学子们表示,此行不仅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更明确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运用所学所长,以创新的数字化手段,守护红色记忆,让渡江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璀璨的光芒,激励自身在民族复兴征程中奋力书写青春篇章。

(撰稿人 吴熠晓)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企业观点,与中国安徽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