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徽网欢迎您!

中国安徽网
中国安徽网 > 资讯 >安财“改革薪火队”踏访小岗村,探寻改革密码

安财“改革薪火队”踏访小岗村,探寻改革密码

2025-08-12 09:45:56
来源:互联网
阅读:-

...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为深入学习和传承小岗村“大包干”精神,探索新时代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新路径,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改革薪火队”深入小岗村, 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亲身体验等方式,全面了解了小岗村在农业、旅游业、电商直播等多个领域的发展成就,以及其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积极探索与实践。

7月7日清晨7时整,安徽财经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准时从学校东门出发。上午8时,团队顺利抵达中国农村改革主要发源地——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在小岗村游客中心完成相关手续后,队员们精神饱满地开启了为期一天的调研学习之旅。

图为团队在小岗村村头合影。江嘉怡 摄

大酒店汇合,深入了解小岗村情盛夏七月,热浪涌动,恰似青春探索的热情。安徽财经大学大学“改革薪火”实践团队一行8人,抵达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践首站,团队在小岗村大酒店——同时也是农业农村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顺利汇合。小岗村博士工作站站长雷松林博士热情接待了团队师生,并带来一场内容详实的“小岗第一课”。雷博士系统介绍了小岗村的历史脉络、核心产业布局以及涌现出的代表性人物与感人事迹。他特别指出,小岗不仅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改革基因,更蕴藏着得天独厚的石英矿产资源,为未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这番讲解,为实践团成员揭开了小岗村由历史荣光走向现代振兴的多维图景。

图为雷博士向师生介绍小岗村整体情况。江嘉怡 摄

考察小岗村宿,参观蒸谷米种植基地

带着对村情的初步认知,团队深入小岗产业发展一线。走进位于小岗庄、占地157.8亩的“小岗村宿”,江淮民居风格的建筑群错落有致。雷博士介绍,作为皖北最大乡村民宿群,村宿集特色民宿、乡村美食、非遗体验、教育培训与亲子游乐于一体,拥有10栋民宿院落、98个床位,并配套大礼堂、小吃街、咖啡屋等完善设施,已成为撬动小岗旅游产业升级的关键支点。

随后,在雷松林博士的带领下,团队参观了小岗村种业育种示范科创园内的蒸谷米全产业链标准化种植基地,深入了解从育种、种植到加工的现代化农业管控体系。据介绍,该基地依托小岗村种业科创园的科研优势,通过优选优育蒸谷米特色品种,采用统一的种植规范、水肥管理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确保稻米质量的稳定可控。

图为种植基地远眺场景。焦梓涵 摄

走进匠心葡萄园,感受生态农业魅力

阳光明媚,惠风和畅。团队师生一行走进小岗匠心葡萄园,实地观察葡萄品种特性,亲身参与采摘全过程,在田园劳作中感受现代农业的发展活力。

步入园区,错落有致的保温大棚内,夏黑、阳光玫瑰、巨峰等多个品种的葡萄挂满藤蔓,或紫黑透亮,或翠绿欲滴,饱满的果实散发着清甜香气。师生们手提果篮,在技术员的指导下辨识品种特征,小心翼翼地剪下成熟果实,沉浸式体验采摘乐趣。

据葡萄园负责人介绍,园区以“科学规划、精细管理”为核心,不仅配备了智能化温控大棚、滴灌喷灌一体化浇灌系统,还修建了便捷的进棚道路与果实分拣包装区,形成了从种植到采收的全流程现代化作业体系。“这些设施让我们既能精准控制光照、水肥,又能提高采摘效率。”负责人指着田间的智能监测设备说。

图为匠心葡萄园场景。焦梓涵 摄

探访“大包干”带头人,回顾当年事迹1978年,18位带头人以“托孤”般的勇气按下红手印,实行“包产到户”的历史壮举,正是这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奠定了小岗改革策源地的地位。怀着无比敬仰之情,实践团随后专程拜访了“大包干”带头人之一——关友江爷爷。关爷爷虽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他满怀激情地为队员们讲述了当年按下红手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故事,以及小岗村从贫穷落后到富裕文明的艰辛历程。关爷爷的讲述让团队师生们仿佛回到了那个充满激情与变革的年代,感受到了小岗村人民敢于突破、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

图为团队与关友江老人合影。李立柱 摄

参观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追思奉献精神

实践行程的最后一站,是庄严肃穆的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在雷松林博士饱含深情的讲解中,实践团成员们通过展陈的四个主题篇章,系统回顾了这位模范基层干部在小岗村鞠躬尽瘁的六年时光。

图为团队师生在纪念馆前合影留念。雷博士 摄

馆内,一幅幅泛黄的工作照片记录了沈浩带领村民修路通渠、发展产业的奋斗足迹;一件件朴素的生前实物(如磨破的解放鞋、老式自行车)无声诉说着他扎根泥土的赤子情怀;一段段珍贵的影像资料重现了他夜访农户、排忧解难的动人场景。尤为震撼的是沈浩同志生前工作笔记和生活用品的复刻件——密密麻麻的村情记录、发展规划和民生问题手写批注,字里行间浸透着一名共产党员“心中装着群众,唯独没有自己”的公仆本色。陈列馆内,实践团成员长久驻足凝思。透过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同学们深刻体悟到:沈浩同志用生命践行的初心使命,正是新时代乡村振兴伟大事业的精神航标。青年一代当以楷模为镜,勇担“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的历史责任,将个人理想融入广袤乡土,以奋斗之我答好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

图为雷松林博士为团队介绍沈浩书记先进事迹。焦梓涵 摄

结束实地调研,满载收获而归

本次实践,团队成员走进凤阳小岗村,体悟中国改革第一村的精神魅力与文化传承;通过实地探访、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了小岗村的发展历程、现状与未来。从 “大包干” 的敢为人先到如今的产业兴旺、文旅融合、数字赋能,小岗村在传承精神的同时,不断探索创新,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暮色渐合,小岗村的故事在队员们心中沉淀。这片土地启示我们:真正的振兴,根植于对土地深沉的爱,成于与时俱进的智慧,更在于像沈浩那样将心永远留在田埂上的人。改革薪火不灭,小岗村,这座中国农村改革的永恒灯塔,必将在新时代的航程中,照亮更广阔的乡土山河。(改革薪火队)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企业观点,与中国安徽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